学院优秀科研成果简介-刘文江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6-30     审核:张良智

项目主持人刘文江,博士,教授


一、机场道路智能环保型防冰除雪系统


    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 高速公路关键路段(如特大桥梁、长上坡、长下坡、桥面、迎风面和风口路段等)积雪结冰对行车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极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而机场飞行区跑道积雪结冰,同样严重影响航班正常起降和机场客货运营。尤其出现“路面黑冰(薄冰)”时,因硬度高,厚度薄,不易察觉等特点,具有极大地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刘文江团队研发成功“机场道路智能环保型防冰除雪系统”。该系统综合利用智能检测、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高速公路或机场道路微域气象信息和道路路面状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预测到道路将要结冰或监测到有积雪时,自动控制路侧的喷淋系统向路面均匀喷洒适量环保型除冰剂(或启动路面下的加热系统加热),防止路面结冰(或清除路面积雪),从而保障(机场)道路运行安全。相比传统的人工除雪、机械除雪以及车辆喷洒融雪剂除雪方式,该系统具有主动、实时、快速、高效、环保等诸多优点。

该系统已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现已成功转化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路、世界海拔最高的隧道--西藏米拉山隧道、济南二环南路高架桥等重大工程。经过多年的检验,系统运行可靠、稳定,防冰除雪效果显著,受到业主广泛好评。


附:成果部分应用图片


图1 济南市二环南路高架桥除冰系统现场技术交流会


图2 济南市二环南路除冰系统远程监控图


图3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除冰系统监控图


图4  西藏米拉山隧道除冰系统运行图



二、高速公路特殊路段主动式绿色防冰除雪成套技术及应用


 该项目是在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为提升我国高速公路冬季路桥面的防滑性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而开展的专题研究。形成了高速公路特殊关键路段主动式绿色防冰除雪成套技术,完成多项科技创新,获得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该项目聚焦主动、绿色防冰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的突破,构建了结冰状态预测模型,实现了路面结冰时间预测;研制出可精准喷洒的新一代智能防冰除雪系统、宽相变温度区间的自能源防冰材料、新型路面热力融冰雪材料/结构设计方法等成套自动处置技术、材料和系统。区别于传统除冰手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时、高效、绿色、智能,将冰后处置转变为冰前防御,将防不胜防的被动除冰转变为防患于未然的主动防冰,是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集合。项目成果经中国公路学会组织专家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成为智慧高速冬季防滑首选方案,成功应用于世界最高海拔隧道—西藏米拉山隧道等十几个重点工程,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移动式流态固化土自动拌合系统简介


 在公路、机场、港口、城市建设等各类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使用流态固化土回填已成为一种常规操作方式,目前使用的固定型流态固化土拌合设备存在着设备不易移动、现场维修不便、拌合材料和水需要运到现场、拌合设备只能固定在原料堆旁、小型工程使用不便等问题,这些使流态固化土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与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合作研发了一套移动式流态固化土自动拌合系统,具有自动称重、自动配比和一键拌合功能,可方便不同工地使用和移动作业,大大提高了流态固化土实际工程的适应性。



四、智能桥梁病害检测系统


 该项目是在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为克服当前人工检测桥梁病害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风险,提升桥梁病害自动化、智能化检测水平而开展的专题研究。

 本项目取得成果如下:(1)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裂缝技术,包括:桥梁裂缝目标检测技术,实现裂缝的自动识别;桥梁裂缝图像轮廓检测提取技术,实现裂缝的长度宽度测量;(2)研制自动检测装备,能对搭载高清图像采集系统的长大机械臂进行定位定姿,通过全方位、无死角地快速扫描实现混凝土裂缝的智能识别、裂缝(长度和宽度)测量、拍照与分析;(3)给出合理的养护维修技术方案。

 项目具有检测效率高、应用场景多、设计轻量化、机动性能好等特点,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桥检安全性,促进了桥隧智能化检测水平。

  



Copyright © 山东交通学院航空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海棠路5001号 联系电话0531-80683995.邮政编码:250357